沧州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沧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文件种类>沧政字

沧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沧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8日     

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和河北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冀政字〔2022〕22号)精神,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围绕“一四五九”工作思路,坚持创新突破、改革引领,需求牵引、供给提升,政府统筹、市场驱动,协同融合、开放共享基本原则,持续提升计量创新能力、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推进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发展目标

2025年,计量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适应本地区社会发展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社会计量溯源意识明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和计量监管水平显著提升,部分领域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计量发展预期实现以下目标参与制修订地方技术规范2项,建立市级最高计量标准达到105项,建立、提升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5项,培育创建诚信计量承诺单位达到1000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达到92%。

2035年,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适应本地区社会发展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全面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计量应用服务,推动高标准体系建设。

1.构建科学量传溯源体系。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主,统筹社会计量检测资源,积极发挥计量授权机构、计量校准机构以及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计量优势资源的作用,构建科学量传溯源体系,基本满足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商品交易、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各个方面量传溯源体系要求。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计量需求,开展复杂环境数字化计量系统应用研究微小流量等极端量测量技术研究。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加强计量数据统计、分析和利用,推动计量产业链条数据融合共享,打造计量数据服务云支持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

2.健全应用计量服务保障体系。围绕市域4+5+3”主导产业和45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针对汽车制造、绿色化工、管道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建立精密测量、电动汽车充电桩等一批急需的先进计量标准,开展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设施以及远程校准、在线测量方法等计量应用技术研究,利用工业物联网等技术,为计量数据的现场应用、实时监控及检定校准等提供科学指导结合全市计量器具制造产业特点和分布,重点推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沧州高新区、泊头、献县、任丘等地的精密制造、工程试验仪器、流量仪表等行业发展推进测量仪器质量提升化解一批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等难题,增强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围绕沧州生命健康产业特色,重点在疾病防控、精准医疗、生物制药、体育健身等领域,建立完善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医用电子体温计、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核酸提取(检测)等计量标准,开展体育健身设备人机功效、运动效能参数和中药成分及防伪鉴别等领域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加强计量安全风险防范,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计量风险监控,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动态汽车衡、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测试仪等计量标准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端仪器设备制造技术研究和先进测量仪器及零部件制造(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体育局、市委军民融合办、市交通运输局)

3.建设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围绕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针对“油烟浓度”“颗粒物”“扬尘”等环境影响参数,开展油烟浓度监测仪校准装置、PM2.5PM10质量浓度检测装置等环境监测计量器具碳计量监测设备校准设备的研制,以及PM2.5PM10溯源准确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升温室气体检测仪器计量检定/校准能力。积极参与完善省级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和碳排放监测系统建设,力争全市重点用能单位全部接入省级平台加大能源资源、环境和碳计量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持续开展每年不少于2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指导重点用能单位合理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器具。开展重点耗能设备能效测试、节能效果评估、企业减碳评估测试等碳计量服务,引导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降低碳排放量。推动企业建立全碳排放管理体系。开展能效标识、水效标识产品监督检查,增强全社会节能产品使用意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

(二)强化计量能力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加强计量标准建设。统筹技术能力和现实需求,构建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为主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最高计量标准,采用先进计量器具,提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计量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相关部门)

5.推进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各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围绕法制计量需要建设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强应用计量技术研究,为企业技术研发和质量提升提供计量支持,承担政府部门授权委托的法制计量检定和基础保障任务。行业专业计量技术机构立足本行业领域计量需求,强化专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和使用。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培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年轻技术骨干参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燕赵青年科学家计划,培养一批计量学术带头人、青年科技人才。推行计量技术机构首席计量师聘任制度。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

7.加快企业计量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鼓励其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行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推动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落实落地,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8.推动计量协调发展能力建设。建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质量基础支撑服务。深化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计量基础共享、计量规范共建、计量检定和计量行政许可结果互认。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突破计量服务市场的区域壁垒,推动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

(三)强化计量监督管理,为重点行业领域发展保驾护航

9.完善计量政策法规。做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修订后的工作衔接。积极参与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开展计量技术规范实施。(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

10.推进计量监管制度改革。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转变,形成全要素、全流程监管新模式。强化对高校、研究院所、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及认证认可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完善计量比对机制。积极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规范量和单位的使用。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防范化解计量风险。(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

11.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围绕民生领域,探索通过智能数据采集及防作弊算法,建立智慧计量监管平台。研究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模式。推广智慧计量理念,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鼓励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质量控制与智慧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12.加强民生计量器具监管。落实计量惠民工程,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聚焦集贸市场、加油加气站、电动汽车充电站、商场、超市、医疗机构、眼镜店等重点领域和场所,持续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民生计量保障,加大对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

13.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持续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14.加大计量执法力度。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衔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加大对网络平台计量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规范计量服务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有效衔接,突出计量战略资源地位,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各项任务完成。〔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县(市、区)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计量服务快速增长的需求,持续加大计量专项资金投入,增强经费保障能力。所需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标准物质研制、强制检定以及计量专项监督抽查工作经费,按规定足额纳入本级预算,确保经费保障到位。加强对计量重大科研项目和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支持,促进计量科技研发和重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批准筹建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和相关政策予以重点支持。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强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有计划招录(招聘)全日制本科以上符合计量测试领域相应专业的人才,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充足配置。〔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加快学科和文化建设。加强计量相关学科、专业以及课程建设,将计量基础知识纳入公民基础科学素质培育体系,在义务教育中增加计量基础知识教育内容,开展计量线上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加强计量文化建设、科普宣传,培育计量文化研究及科普基地,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强化评估考核。各地各部门以及有关行业、企业要建立落实本实施方案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实施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统筹建立监督评估考核机制,强化评估考核结果应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