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2024/00002623
-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
发布机构:
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
-
发文日期:
2023-10-27
-
名称:
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对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3号建议的答复
- 主题词:
- 文号:
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对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3号建议的答复
牟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档升级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认为您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我办积极会同市文广旅局等部门进行研究,现结合工作实际,做出如下答复:
一、关于制定总体性旅游开发规划的建议。2022年,我们紧密对接国家、省上位规划,优化提升《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6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沧州市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保护规划》,形成了沧州大运河系统完整的“1+6+1+1”规划体系。其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以“实现大运河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系统梳理沧州市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放大世界遗产效应,推动运河与城市共生共荣,构建以运河为媒介、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文旅产品体系,在延续大运河沧州段生态水脉、历史文脉、经济文脉和社会命脉的基础上,让古老运河焕发生机,助力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此外,市文广旅局编制完成《沧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了《沧州市落实<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为大运河总体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关于保护先行,适度开发的建议。近年来,我们着力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制定并发布《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若干规定》,编制《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名录》,完成了大运河沿线物质文化遗产及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数据库建设。开展重点文物保护修缮,确定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范围和实施计划,完成了《澜阳书院维修方案》《海丰镇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等13个项目的设计方案。目前,马厂炮台加固工程、泊头清真寺班克楼维修、大运河安防、大运河标志碑竖立、青县给水所等工程已完成,铁狮子保护大棚、泊头清真寺维修、孙福友故居修缮工程正在开工建设。开展大运河重要遗址调查勘探,完成泊头沉船、南川楼沉船考古挖掘、郛堤城遗址考古勘探、战汉城址考古工作,正在对齐堰窑址、明清窑址进行考古勘探。加强大运河重点文物管理维护,实施大运河全线重要点段文物保护监控安防工程,在东光县、吴桥县、沧县设置6个监控点。落实日常检查巡查制度,查禁违反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活动,建立了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构建了大运河公益保护“检察共同体”。强化非遗文化传承,东光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捷地分洪设施水工遗产展示园对外开放,南川楼、朗吟楼完成风貌复现。建成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共呈现大运河沿线8省(市)非遗项目1022项。加强运河文化研究,编撰出版《大运河文萃》《我们的大运河》等系列丛书,推出了《一船明月过沧州》《大运河上》等舞台艺术精品,杂技节目《龙跃神州》登上央视春晚。
三、关于突显特色,品牌效应的建议。我们持续强化大运河宣传推介工作,创办沧州大运河微信公众号,积极发布、传播沧州大运河相关资讯,让更多人了解沧州大运河文化。持续开展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网络、军营的大运河文化宣传“七进”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组织运河主题文化活动,2022年组织了“大运·长歌”长幅画卷和“大运河·故乡情”主题歌曲创作,编印中国大运河(沧州段)非遗摄影集萃,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沧州市非遗购物节。加强宣传推介,举办全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现场会,与河北省文史馆联合组织举办全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研讨会。拍摄《沧州非遗》宣传片,在央视播出沧州文化旅游宣传广告。国庆期间,参与央视推出的《江河奔腾看中国》大型直播活动。举办2023运河城市精品景区合作机制创新发展大会,发表《后疫情时代运河城市景区复苏振兴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沧州宣言》。此外,市文广旅局积极开展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宣传口号征集活动,搭建新媒体矩阵,全方位宣传推广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中央电视台、央视频、人民日报、河北新闻联播等传统媒体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报道;2022年微信、微博、头条等新媒体发布相关内容200余篇,阅读量超2000万次;抖音、微视、快手平台发布短视频超100个,总播放量超180万次。
请您继续关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提出您的更多宝贵建议。